校园文化
内涵阐释
楹联社作品
内涵阐释

您的位置:首页 > 校园文化 > 内涵阐释

 文化显魅力,才情满校园
——昆明市第三中学空港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内涵解读

 

    昆明市第三中学空港实验学校立于高冈之上,有如鹤唳九皋,又似丹凤朝阳,自创校以来便以厚重浓郁的人文气息向世人彰显着其独立高标的办学品位。进入学校,迎面即是象征知识阶梯的台阶。台阶起步左侧为竹简造型雕塑,上边镌刻着学校校长周芝连先生的《名庠赋》;右侧为书卷造型雕塑,上边镌刻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办真教育,育真人才”,此八字由昆明书法家赵翼荣先生题写。这两卷书与台阶当中两本书的雕塑造型两相呼应,融为一体。从竹简到绢帛到书本,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从古到今的变迁,可“纳古涵今”。一立于上,一立于下,可谓“撑天拄地”。用一副联语来概括就是:撑天拄地几行字,纳古涵今万卷书。
    在上下书卷之间是一泓活水,取意朱熹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告诫师生须得不断活跃思想,吞纳百家,方能成其广厚。
    学校标志性雕塑立于台阶当中,其势翼然。雕塑的主体造型是两本书,书代表着知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因立于台阶当中,故又暗中呼应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名言。两本书代表着学校的两个课堂,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是常规课堂,第二课堂是个性发展课堂。两本书还代表着两种学习,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学习。学校秉承“教学相长”的理念,十分注重教师的终身学习。
    两本石书上分别镌刻着周芝连校长和廖智慧老师的两阕《满庭芳》,这个词牌名象征着学校满庭桃李芬芳。两首《满庭芳》在写作上都融情入景,对学校发展寄以款款深情。
    雕塑底座的正面镌刻着“琢玉修己”四个大字,这是我们昆三中校训。“琢玉”,雕琢玉石。《礼记·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生,璞玉一块,要想成材成器,全凭巧匠的雕琢。此二字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也充分肯定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人人俱是玉;同时也突出了巧匠——老师的作用。“修己”,修养自己。《论语·宪问》篇中提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可谓儒家思想践行的立足点,不“修己”何以“达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对我校师生在个人修养、在学习成长路上提出的要求。
    底座的两侧镌刻着一副回文联:云兴托凤举,水活激龙腾。所谓回文联就是顺反皆可读,各成一联,又自成意境。联语里“龙”、“凤”代表男生和女生,古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说。 “云”、“水”主要代表学校。“云兴”可指学校的兴起、发展,亦隐含着云南腾兴之意。“水活”一方面关照了雕塑下的一泓活水,另一方面道出了学校教学思想活跃,教师身手不凡。所以联语顺读意谓学校的兴起、发展让龙凤一样的教育人才振翮高飞,优秀的教育人才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令其成龙成凤,凤翥龙腾,蔚为大观。反读另成一联:腾龙激活水,举凤托兴云。意谓像龙一般腾跃的师生激活了学校,如凤一般振举的人才振兴了学校乃至云南。如此道出了学校与师生、地方与人才相辅相成的关系。
    底座的后面镌刻着一句话:“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这是所有昆三中空港实验学校教师的使命。教育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只关注眼前,要有长远意识,基础教育阶段尤是如此。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坚持两个课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智商和情商的教育。
    登上台阶,迎首便是学校教学楼,“博学精进,格物致知”八个大字嵌于壁上,此为我校校风。“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原文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用“博学”二字,意在倡导全体师生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见识和渊博的学识。“精进”语出《无量寿经》卷上:“勇猛精进,志愿无倦。”意为刻苦修业,奋进不已。“格物致知”语出《大学》,意为探究事物本源而获得知识。校风的整体含义是:全体师生要孜孜不倦的刻苦修业,博采众长,深入探究事物的本源,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漫步校园,我们会发现有多处文化展板,其中一部分展出的是我校师生原创的诗词楹联作品。这些作品是全校师生学习、践行传统文化的见证,充分体现了我校“书香校园”的文化建设进程。
    在男女生公寓楼间辟有一处环境尤为清幽的小园子,假山、清流相辉映,遍栽四时花卉,而梅、兰、菊、竹“四君子”列植其次,雅气扑面,此为仁智园。“仁智”二字取意《论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希望莘莘学子通过多方面的文化教育与熏陶立为君子,怀仁抱智,不惑不忧。
    满院书声闻雅颂,一冈才气醉东风。昆明市第三中学空港实验学校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强校”的办学宗旨,办学一年来,校园处处雕刻和书写着师生的诗词联赋作品,充盈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品味。学生生活、学习于其中,耳濡目染,文化素养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提升。

 

返回